home textsms format_align_left
arrow_upward
highlight_off
  1. 后记
北野武的小酒馆
2022-05-11 / 但是还有书籍 / lilisong / 2.6k
image-20220511212045736

听过电影《菊次郎的夏天》,你可能以为北野武是那种日系温情大叔,拍摄的电影细腻、朴实、温暖,带点幽默。但看过书本《北野武的小酒馆》,你就会发现他不是固有印象中的那种形象,他是刻薄、犀利又率真的,而他的电影风格多样,并不局限于某一类型。

《北野武的小酒馆》是一本随笔,全书共五章,分别谈论了生死、教育、人际关系、规矩、电影五个方面的问题,主要是北野武自己的一些思想和观点。每章又会分成几个形散神不散的部分,每个部分有一个小标题,同时也是这部分的核心思想,所以整本书非常好读。

通过阅读这本书,一是可以了解北野武的一些理念和思想,从而有助于理解/欣赏他的电影。比如大家讨论比较多的关于北野武黑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,不同于其他电影中拼尽全力依然难分胜负的打斗场面,北野武电影中的血腥与暴力迅速、短暂,前者扣人心弦,而后者直观又残酷。而如果你看过他的这本书,你就能对他的这种风格迅速定义、理解,或者是和你观影中的感觉产生呼应。他在[电影]一章中说道:

在我的老家那一带,都是一些脾气火爆到令人咋舌的人,像黑帮火并一般的场景在那里是家常便饭。男人肚子上挨了一刀,喊一声“好疼”,身体随即蜷缩起来,就这么倒地而亡了。我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,所以电影里的暴力场面在我的眼里都显得很假也是没办法的事。

真正的打架和拳击比赛完全是两码事,基本上是几拳就能定输赢的。比如开枪射击,也不会拗什么奇怪的造型。从口袋里掏出枪,开枪,完事。我的电影就是这么拍,所以感觉比较真实。

二是可以了解一些新的观点,从而激发更多的思考。这些观点可能是你本来就深有体悟的,听到他的一些总结性语句你会拍手称快,忍不住帮他扩充许多自己的见解;你也会看到一些你没有思考过的问题,这些问题可能因为我们这代人已经习以为常,从而不被考虑过;你可能也会看到和你意见相佐的一些观点,听完北野武那么理直气壮的讲述后,你不一定会认同,但是对自己不愿意接纳的观点会加深一些理解。

在谈论[生死]的问题时,学生时代的北野武对死亡充满了恐惧,而在经历过一场车祸后,他产生了随便什么时候死都可以的那种淡然的心情。因为那场车祸使他领悟到,命运这种东西不是自己的力量可以左右的。是啊,自从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,尤其是今年,东航飞机失事、上海疫情,我越发觉得世事无常,命运的不受控制。都说人生无常,不要等来日方长。但珍惜眼前人并不容易做到。

关于[生死],北野武还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,虽然论点并没有特别新颖,但是,我很喜欢他在这里的比喻和用词,优美又俏皮。他说:当你是颗熠熠生辉的明星时,旁人肯定对你羡慕得要死,但是,熠熠生辉的你却觉得酷热难当。就如同天上的星星,仰望星空的人会说,多美啊,要是我能像那颗星星一般闪闪发光就好了。但那颗星星却在那里痛苦不堪。要知道,它正以几亿度的热量在燃烧啊。尽管如此,他还是说:虽然辛苦,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。

在谈论[教育]的问题时,北野武残忍的点出了一些现象,就像他电影中的暴力镜头,略微让人不适。也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一些谈论。比如:正因为说什么“大家都是好朋友”,才使得欺负人的手段变得越来越阴险。

而我最喜欢的是[规矩]一章。在这里摘录几段:

对一个认为用钱可以买到友谊和爱情的人,对他说什么用钱能买到的就不是真正的友谊和爱情,是没有任何意义的。因为,对他来说,他只知道用钱可以买到的那种友谊和爱情。而且,他也满足于用钱可以买到的友谊和爱情。

思考能力成了一团糨糊,语言表达能力也就越来越幼稚。因为对于是否把自己的真实意思传递给了对方缺乏自信,所以就喜欢用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。比如,“好像蛮甜的”这个说法,其实也并没有把甜到什么程度表达清楚。是微微有点甜呢,还是像糖精那样特别甜呢?

人与人之间是真的有差别的。你和一个没有见过大海的人谈论碧海蓝天,可能会得到两种不同的反馈。一种人是保有好奇的那类人,知道自己的无知和有限,愿意相信大海的存在,从而尽量去触摸边界的人。但还有一种人,“他们封闭在自己知道的那个世界里,对这个世界以外的世界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。”后者就是北野武在书中提到的情况。“对于一个认为用钱可以买到一切的人,你要去教育他这个看法不对,他也肯定听不懂。“

现如今,大部分人都陷入了这种思考的惰性,从网络生态环境的恶化就可见一斑。

对于第二种人,我还想到一种情形是,对于一个只看得懂甜宠剧的人,让他去欣赏《东京爱情故事》《悠长假期》,他必然是不会喜欢的,因为他从来不知道这世上还有这么复杂的、动人的感情。但复杂的感情就一定比”政治正确“的感情更高级吗?后者会否产生心意相通、互相信任的伴侣呢?喜欢这个词是否有轻重之分呢?就算是自认为的掏心窝的喜欢,而如果他永远不懂那种复杂的感情,并满足于世俗的政治正确的感情,那这份喜欢的分量是否就很轻呢?[这个命题或许还不够严谨,暂且先在此草率地做个记录吧]

在谈论[规矩]的问题时,针对当时技术的突发猛进,这个倔强的老头很显然对时代和未来充满了失望。他认为人类的智慧在集结,而大脑在退化。他在谈论这个问题时举了一个逛书店的例子。在他常去的那家书店,有个老阿姨和她说过三次话,而通过北野武对每一次对话的白描,你会发现,每经过一次对话,虽然只是简短的几句,老阿姨的形象都更立体一点了。所以,他说道:

这个可以为我拍电影提供一些启发……不用拍得很长。用三次十五秒的镜头,就可以描绘出这位老阿姨的人生片段了。

这种事情在网上书店是碰不到的。

虽然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,但是这种小事往往会出乎意料地使你体会到人生的质感。这是你坐在电脑前绝对体验不到的。

此外,他还举了一个手写信件和发邮件的例子。对此,我十分赞同。生活,是需要自己亲自去体验的,人与人真实的交往,人与自然亲密的接触,一些平常的生活体验会在某一刻给你反馈,让你感知人生的质感。

这是我在某次下班回家的路上拍到的一对爷孙,当时小女孩书包的侧袋里放了一株草花,令我很动容。

image-20220511192447876

而在看《菊次郎的夏天》时,我惊喜的发现导演设置了一样的情景,小男孩的书包里插着一朵向日葵。

image-20220511192742339

当然,这是很酷的人才能干出来的事儿。

image-20220511194353734

我不是在含糊其辞,真的只有“妙”才能形容这种”call back”。

后记

总之,以上只是零光片羽的一些列举,见微知著,正如同书的封底所载:

小巷深处的小酒馆内,最好的“下酒菜”非毒舌北野武的奇谈妙论莫属!

时而是令人捧腹不已的灵机妙谈,时而是令人瞠目结舌的率性直言,时而是令人抚掌长叹的严肃正论……揭开现代社会种种病灶,唤醒大众逆位思考。